一起學儒家思想。要學習儒家思想哇,范圍似乎好大,我們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怎么學,學哪些內容呢? 發刊詞已經提到過了,我這門課呢,不是講儒家學術的,是躬身入局,講踐行,講實戰派的儒家思想,而且呢,分了三個方面,儒家思想、儒商思想和儒家修養。所以我們的學習目標也很簡單,就是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學好道理,過好一生。 好的人生是怎樣的呢?我分別用孔子和王陽明的狀態來說。
孔子的狀態是,三十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順,70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們就是要學習孔子的狀態,再加上學習20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儒學大師的修行,你甚至可以把目標調快一點,學完這門課,就把孔子說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都摸到門道,做到一句廣告語叫做什么30歲的人,70歲的修養。 那么王陽明的狀態呢?他說叫做凡事預知左右而逢其緣,左右逢源,如有神助啊。遇到什么事,之前可能都是疑難雜癥,現在就都能剖決如流。
剖是解剖的剖,決是決斷的決,意思是你的工作像流水一樣,一件一件的過,你做出判斷,做出決策,每一件都能處理的恰如其分,毫不焦慮。 所以我們加上孔子和王陽明的狀態是什么呢?就是既有修養又有本事,是吧?我們學完儒家思想,就能達到既有修養又有本事。那么怎么樣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達到這個狀態呢?還是王陽明的話,叫做持字如心痛,知行合一。持字如心痛持字是持守住這個志向,就好像心在痛,一心只在那痛上,光想著怎么達到這個志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