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證分析,對中國中古歷史中的門閥政治問題作了再探索,認為中外學者習稱的魏晉南北朝門閥政治,實際上只存在于東晉一朝;門閥政治是皇權政治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變態,具有暫時性和過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門閥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本書不落以婚宦論門閥士族的窠臼,對中國中古政治史中的這一重要問題提供了精辟的見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以《探微》名書,無新鮮感,不愜人意。我原想把十年時限這一因素放到書名中去。這十年與過去大有不同,讀書寫作的外部條件有了改善,是非常難得的。有一位文學家以《十年蹣珊》為文章標題,吸引了我。我很想找一個類似的書名。但是琢磨許久,終于放棄了這個打算。因為,歷史學畢竟不同于文學,古史又不同于近史。古史內容缺乏現實感,本來就枯燥;而我的文章又比較濃縮,讀起來難得有輕松之感。這樣的書,要賦予它一個富有哲理。文采而又活潑、簡練的書名,反而不倫不類,不如雖平淡卻實在一點為好。我的興趣在鉤沉發隱,以《探微》名書,倒也符合實際…………
以《探微》名書,無新鮮感,不愜人意。我原想把十年時限這一因素放到書名中去。這十年與過去大有不同,讀書寫作的外部條件有了改善,是非常難得的。有一位文學家以《十年蹣珊》為文章標題,吸引了我。我很想找一個類似的書名。但是琢磨許久,終于放棄了這個打算。因為,歷史學畢竟不同于文學,古史又不同于近史。古史內容缺乏現實感,本來就枯燥;而我的文章又比較濃縮,讀起來難得有輕松之感。這樣的書,要賦予它一個富有哲理。文采而又活潑、簡練的書名,反而不倫不類,不如雖平淡卻實在一點為好。我的興趣在鉤沉發隱,以《探微》名書,倒也符合實際……
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證分析,對中國中古歷史中的門閥政治問題作了再探索,認為中外學者習稱的魏晉南北朝門閥政治,實際上只存在于東晉一朝;門閥政治是皇權政治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變態,具有暫時性與過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門閥土族與皇權的共治。本書不落以婚宦論門閥士族的窠臼,對中國中古政治史中的這一重要問題提供了精辟的見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講述的是從公元4世紀初年至5世紀初年的百余年間,江左幾家僑姓門閥士族與司馬氏皇權結合而運轉的政治歷史。雖不是全面的東晉政治史,但從東晉門閥士族的興替和門閥政治的發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幾家僑姓士族的興衰為線索進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個士族門戶的個案研究。書中亦旁及軍事、地理、文化、經濟諸問題,卻也只限于闡明門閥政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