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哲學。普明教授挑了六位著名的中國哲學家,把他們的思想講給哈佛大學的學生聽,結果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追捧,成了哈佛大學里最熱門的課。每次上課的內容都有七百多個學生把哈佛大學最大的講堂桑德斯禮堂起得滿滿當當的。為什么一門講中國哲學的課會在哈佛這么受歡迎呢?這門課到底講了些什么呢?接下來我就會為你解讀這本書,告訴你這門課受歡迎的秘密。 嗯。剛剛我們說到了這本書是哈。大學的教授寫的。那么一位美國頂尖大學的教授為什么會那么重視咱們國家的哲學?這是因為普明教授覺得二十一世紀的西方社會生了病,中國哲學恰好是解藥。在普明教授看來,現代的西方社會得了三種病,這第一種病叫理性病。這個病的癥狀就是認為理性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什么意思呢?咱們來舉個小例子,比方說你們家不知道晚上去哪兒吃飯,如果想完全靠理性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這樣操作。首先,拿出一大張紙,列出所有的餐館,然后根據一系列標準,比如離家近、人少、不排隊、東西健康等等,給每個餐廳打分。你們全家一番激烈的計算之后,得出總分最高的哪家然后出發開支,這就是通過理性解決問題的例子……
日本人的曖昧哲學。曖昧文化的另一哲學根基是九鬼周造的偶然性哲學。偶然性哲學相信世界的變化無常,推崇知足常樂。在偶然性哲學所主導的價值觀里,世界總有那么一塊地方,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區域,而這正是曖昧滋生的溫床。語言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比如在中國很容易看一個人的性格就說你是哪的哪的吧,有很強的地域分別?墒窃谌毡灸銜l現,每一個人生活中都是一種間接、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通俗的說就是日本人的曖昧表現。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日語中的曖昧表達是日本特定的地理環境、歷史因素、社會文化等共同影響下的產物。掌握曖昧表達的表現形式、語用目的、形成原因等,有助于深入了解日本民族社會及日本文化,從而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西方哲學簡史。人應該有創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人應該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過得更好,這是人獨有的本領,這也是人應該要駕馭的本領。我們要思考我們是誰?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想要什么?我們為什么而活?生活的本質是什么?買了一本簡史開始看。剛開始對古代哲學有些許排斥,一方面對這段歷史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是人名翻譯過來太長,看得稀里糊涂的。但是慢慢地,我就被書里的內容吸引了,開始走近城邦制,走近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從畢達哥拉斯將數學引入哲學,西方哲學開始與中國哲學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很多西方哲學家同時又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等等,諸如伽利略,笛卡爾,哥白尼,萊布尼茲,牛頓等?偟膩碚f給人一種很理性的感覺。
西方哲學簡史。講述一下西方哲學上的那些重要的大思想家他們的哲學觀點。那么在具體介紹西方哲學的這些思想家的哲學觀點之前,我們首先從總的方面來探討一下哲學所探討的問題,以及西方哲學不同時代的一些特點。因此我們第一講就講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看門大叔三位。首先我們不僅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哲學是什么的問題,我在上哲學課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師哲學是什么?第二個問題是哲學有什么用?那么對于后一個問題我回答很簡單,哲學沒有用,沒有任何用。如果你的用是從功利的角度來說,亞利士多德認為哲學是離生活部門最遠的東西,最沒有實際效用的東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哲學數據量它是一種智慧,它不是一種技能和常識,哲學可能是沒什么用的,但是說無用它也有大用,它不見得一定能夠能立竿見見你使你獲得功效,但它卻可以開啟你的智慧。因為人總是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叫客觀世界,一個叫主觀世界。哲學更多的不是改變客觀世界的一種工具和手段,而是改變主觀世界,改變了你對世界的看法,世界的意義也就因此而改變。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會看到什么樣的世界,你有什么樣的眼光,你就會從世界里面看出什么樣的世界的意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世界本身是怎么樣的并不重要……
存在主義哲學。存在主義是海德格爾創立、并由薩特發揚光大的一個現代的哲學思潮,在百度的搜索框輸入“存在主義”四個字,你的眼前會彈出一大堆相關的解釋,什么“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啊,什么“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啊,甚至更為通俗、更接近于心靈雞湯式的“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存在主義產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現代性文明終結的開端(文明繁榮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近代國家壯大后向外擴張造成地盤搶奪的戰爭,兩次戰爭后,現代性實現了在全球的高度發展,帶來全球繁榮)。盡管存在主義出現在現代德國和法國,但存在主義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思慮已經塑造了數千年來的哲學和宗教歷史。僅舉兩個例子,早期的現代懷疑論者蒙田(Montaigne)和帕斯卡(Pascal)通常被視為前衛的存在主義者。
——《哲學與人生》周國平推薦傅佩榮書籍 第一章哲學是什么4Be洱吧下載 一 定義:哲學原意是"愛智".哲學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這個詞源于希臘文,是由希臘文中philia和sophia這兩個詞所合成的,意思是"愛智"-愛好智慧.4Be洱吧下載 1.希臘文之"愛"與"智"4Be洱吧下載 2.愛智要保持心靈開放.4Be洱吧下載 希臘時代有一句話說:"哲學起源于驚訝."因為這個世界存在著太多的變化.4Be洱吧下載 3.真正的智慧來自生命的試煉4Be洱吧下載 柏拉圖曾說:"哲學就是練習死亡."所謂的"練習死亡",是要練習減少身體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讓身體的惰性無法對個人產生影響力,就好像死亡一樣.如此,才能讓心靈自由地追求智慧.4Be洱吧下載 我想從一個低層次來說,就是堅持和勤奮的做事,但是總會懶惰.在上學的時候會厭煩重復的作業,可是總是忽略量化向質變的過程.沒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的.4Be洱吧下載 4.每個人都需要哲學4Be洱吧下載 5.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凡事保持好奇4Be洱吧下載 6.哲學性的思維:理性的反省4Be洱吧下載 一個人如果沒有負面的體驗,就很難對正面有所理解.4Be洱吧下載 二對哲學的基本描述4Be洱吧下載 哲學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一)哲學就是培養智慧;(二)哲學就是發現真理;(三)哲學就是印證價值.4Be洱吧下載 1培養智慧4Be洱吧下載 詩人艾略特寫道:"我們在資訊里面失去的知識,到哪里去了?我們在知識里面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4Be洱吧下載 資訊也有不重要的地方,因為它實在太多了,并且隨時都在改變,最后變得和垃圾沒有兩樣.4Be洱吧下載 我們每天接觸到很多信息,但是有用的到底有多少?就像電視劇被稱為肥皂劇一樣,看完就像肥皂的泡沫,飄在空中,用手一抓就沒了,最后沖得干干凈凈.4Be洱吧下載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狗."4Be洱吧下載 這句話的用意并不在罵人,而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只是做一個專家,還要設法透過自己的知識進一步體驗到智慧. 在這個世界上,感覺是相對而不可靠的,一個人如果只憑感覺生活,那么他的生活等于是毫無可靠的保障,隨時充滿著變化的危險.所以需要智慧.4Be洱吧下載 智慧的特色:完整與根本.4Be洱吧下載 生命是完整的,我們在一個地方失敗,正好在另一個地方有了反省的機會,借此能夠有所改善;相反,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都是一帆風順,可能反而沒有太多反省的機會.4Be洱吧下載 2發現真理4Be洱吧下載 尼采曾說:"哲學家是文化的醫生."文化也會生病的,就像很多文化在歷史的塵埃中被掩埋,現在我們只能通過考古來重新了解.因為文化生病了,最后沒有哲學家為她治病,她就死亡了.4Be洱吧下載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別人講的話沒什么道理,事實上這是因為我們先被個人的成見遮蔽.如果能夠撇開成見,聽聽別人怎么說,然后試圖了解其中的道理,或許會發現,其實別人的說法也是可以站得住腳的.4Be洱吧下載 所謂"道并行而不悖",通往目標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條而已.4Be洱吧下載 3印證價值4Be洱吧下載 西方有一篇所謂的"最短的科幻小說",這篇小說只有十一個字,即"那天早晨太陽從西邊升起".引人無限的遐想.4Be洱吧下載 三如何提升哲學素養4Be洱吧下載 1.培養思考習慣:就是要在不疑處有疑.我現在還記得高中有一篇課文是<懷疑的精神>.不知道為什么對它印象特別深刻.4Be洱吧下載 2.掌握整體觀點4Be洱吧下載 3.確立價值取向4Be洱吧下載 一個人的表現無論如何杰出,都不能忘記人性終究是脆弱的.4Be洱吧下載 西方有一句話說:"仆人眼中沒有偉人."4Be洱吧下載 總統本來沒有什么了不起,他只不過是被現實社會的價值觀塑造成很了不起的樣子.事實上,真正的偉人不是要讓別人歡呼,而是要讓自己滿意.4Be洱吧下載 但是令自己滿意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呀?就像有句話說得好-難得糊涂.這里面有著多少無奈,多少艱辛.我總是在想難得糊涂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糊涂似乎就是妥協,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看作是超然世外.不再為世俗的事所煩惱,而達到另一個層次.但很多時候糊涂表現出來就是麻木,冷漠,自我保護,隔絕.不是與躲進深山老林的隔絕,而是心靈上的隔絕.心被一層厚厚的外殼包了起來,無論這個殼是如何的生長起來的,應該會有讓人唏噓的淚的故事.而做到糊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像很多時候人們總說白癡會比聰明人幸福的多.清醒是種痛苦,從古至今,人們用太多方式來解脫痛苦.真正做到的卻太少.4Be洱吧下載 知道自己言行背后的道理, 就能夠堅持下去,即使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也無怨無悔.這是因為內心深深相信,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即使為它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相反,如果要他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而快樂地活著,則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是價值取向的真義.4Be洱吧下載 這讓我想起了古龍曾經寫的一種武器就是信念.江湖人都知道孔雀翎的威力卻不知道人的信念更為強大.就像武俠小說的精神是俠,而不是武功有多厲害.這種江湖的俠義精神深深影響了很多人.海明威寫<老人與海>寫出了人類的勇氣,而這種勇氣就是一種信念.很多時候,災難的發生奪取了人類的生命,但是卻沒有奪取人類的信念.一個堅毅的眼神,繼續面對生活的磨難時的倔強表情都會令我動容.有的時候你不得不為人類身上迸發出的光芒而喝彩.4Be洱吧下載 4.力求知行合一4Be洱吧下載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說:"一定要等到你課本都丟了,筆記都燒了,為了準備考試而記在心中的各種細目全部忘記時,剩下的東西,才是你所學到的."4Be洱吧下載 就像<倚天屠龍記>中,張三豐要張無忌忘記招式,這樣才能領悟太極的真諦.4Be洱吧下載 文學總是更能敏銳的觸摸到很多我們懵懵懂懂感覺的東西,而隨著文學的魅力讓我們能更深地感受.有時就像做了一個夢一樣.在別人的世界中歡笑,悲泣,感動,嘆息......
黃庭禪創辦人張慶祥如此說: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你心里!只要能從內心感覺到自己很幸福,不論目前的境遇,你便能享有真正的幸?鞓!怎樣才能有幸福的感覺?古圣先賢已把方法歸納為「心理、生理、事理」,若這三個方向都 圓滿_幸福_就這么簡單!
《馬云的人生哲學》將帶你走近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告訴你他是如何締造一個商業帝國的,與你共同分享他多彩的人生哲學。全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以“馬云的人生哲學”為視角,力圖展現出網絡巨子的財富理念與人格魅力,向廣大讀者詮釋馬云的成功理念。
現代企業之所以幾乎都把社會市場營銷觀念作為營銷的指導思想,是因為這種觀念倡導營銷者要兼顧企業、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要以優秀的企業形象去贏得消費者和公眾的理解、信任、支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市場營銷觀念也可以理解為企業形象觀念。即以獨特的、鮮明的、卓越的經營理念來加深顧客對企業的印象,培養他們對企業的忠誠,達到為社會所接受并獲得理想生存、發展空間的目的。例如,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海爾的“真誠到永遠”的經營理念,就塑造了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
自由有什么用·要是沒有死亡呢·為什么孩子的自由總是比******的少·痛苦,我們很快就能感覺到,那么幸福呢·怎么知道它是否有生命·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生活嗎·如果我們很想做一點錯事呢·有些生命的價值是不是比別的生命的重要·我們死了以后還能留下什么·誰站在狼的一邊,誰站在羊的一邊·自由是怎樣被我們糟蹋的·如果我們對幸福視而不見,又怎么能夠感受到幸福呢·究竟是什么使我們幸!
古希臘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搖籃,是歐洲乃至西方哲學的故鄉。古希臘哲學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學派約產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紀,在此之前,古希臘哲學也有一個漫長的孕育時期。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古希臘哲學的前提是古希臘神話。古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在最古老的神話中,講到了天地的開辟、眾神的誕生、人類的起源等。在古希臘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是永生不死的,他們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著人間的禍福和命運。奧林匹斯山的12個主要的神實際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
全書分五卷。第一卷描述自己的境遇;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不可靠;第三卷討論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論惡的本質;第五卷討論天命與人的自由意志的關系。全書以善惡問題為中心,勸誡人棄惡揚善,向上帝復歸……
《西方哲學史》不但是本講述歷史上西方哲學觀點的書,同時對每一位哲學家,羅素先生都有自己的批判,也算是他自己的思想的體現;另外,這本書的文筆甚好,羅素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得這本書助力頗多。
牟宗三先生(1909--1995),被認為是當代新儒家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師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稱之為北大哲學系“唯一可造之人”。牟先生與唐君毅先生、徐復觀先生并肩而立,號稱熊氏的三大弟子。 牟宗三先生終生勤勉治學,致力于中國文化傳統的復興和更新,為正在消逝的中國文化傳承血脈之存亡續絕而奔走呼號。清季民初以來的人文復興課題,使中國的知識界一直處于困擾和焦慮狀態,主流對于目迷五色的現代物質文明的追慕,催促中國進人了一個現代化的圖騰崇拜時代,傳統的中國文化被看做過時和不髦的而被“打掃”,新儒家所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完全被淹沒。延至當下,或者稍早些,中國突然發覺自己面對的是傳統的破碎敗壞和“洋涇浜”式的現代化,人文復興走向了誤區,訴諸和回歸傳統再次成為一個輪回的主話題。于是,中國知識界“發現”了新儒家,也“發現”新儒家思考的價值。國內出版界也開始陸續出版牟宗三的作品,并一度形成了“牟宗三熱”。 有趣的是,國人的研究領域也如同時尚界,凡思想成為某種時髦的時候,也是它即將過時的時候。這造成了我們對大部分的有價值的思考略知皮毛而已。想牟宗三先生也難免此一規律,且因為種種原因,牟宗三作品的出版分散于多家出版社,當然也不完整;、于這些考量,吉林出版集團計劃出版一套比較系統和完整的《牟宗三文集》。在此過程中,幸而獲得臺灣“學生書局”等出版界同人的支持,促使此一計劃得以成行。
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1920年曾來中國講學。1938—1944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講學。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哲學上,早期為新實在論者,20世紀初提出邏輯原子主義和中元一元論學說。在數學上,從事過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的研究。以他命名的“羅素悖論”曾對20世紀的數學基礎發生過重大影響,其與懷特海的巨著《數學原理》中提出的邏輯類型論成功的解決了包括羅素悖論在內的不少悖論,并且成為人類數學和數理邏輯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正是這本巨著是羅素獲得了崇高的聲譽。在教育上,主張自由教育,認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應該是培養“活力、勇氣、敏感、智慧”四種品質。在政治上,反對侵略戰爭,倡導和平主義。重要著作有《哲學原理》、《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學史》、《論教育》等……
作者把哲學家既看作果,也視為因,認為他們是他們時代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制度的結果,也可能是塑造后來時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正因如此,全書在討論哲學派別和哲學家時,往往并不看其學術地位,而是按照其對西方哲學發展的影響來決定詳略取舍。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于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的英文講稿,后經整理,于1948年由麥克米倫公司出版。此書出版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和南斯拉夫文的譯本出版,在歐美頗有影響。
本書
本書